2016年7月23日,周六。
这是内蒙古爱心之家成立以来的第101期敬老服务活动。
活动现场,我看到了果果和二蛋,姐弟俩所在的幼儿园已经放假,因此今天和义工刘哥一起来做活动体验爱心,活动结束后,再由义工王磊、杜倩和刘哥将姐弟俩送回清水河爷爷奶奶身家里。
当初选择将姐弟俩接出来,也是经过一番艰难的决定(详见:孩子,你不要这么乖)。经历了近两个月幼儿园生活,现在姐弟俩会说很多话,性格也开朗了许多,把协会里面经常和他俩接触的人都会叫爸爸妈妈。姐弟俩有很多个爸爸,很多个妈妈。
我们有俩人负责照看姐弟俩,但是果果看见周围的爸爸妈妈都在忙碌,她也找来一块抹布,凑到窗户边擦玻璃,小果果能擦的地方很有限,但是,努力的本身就是一种信号,这是一种爱的感染和传导,大人怎么做,言传身教的孩子,基本也差不多,你可以让孩子跟着大人来体验付出爱,帮助人,收获爱的快乐;也可以组织孩子,去肯德基外,高喊“抵制美货”,收获仇恨的愤懑。
性格决定命运,而决定性格的,除了染色体,还有常识的教育——这种教育,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今天做公益,付出了时间,收获了爱心,完成了一种爱的循环。假以时日,在这种爱之氛围中长大的果果,更会理解和珍惜爱,提升自我的精神修为。
我们协会是一个链接爱心企业和受助对象的平台,两年以来,组织会员,牵线社会爱心企业做了几百场公益活动,每月至少一次来这里看望老人,来的次数多了,对金海老年公寓的院长曹大姐也就熟悉了,有时候她也会跟着我们去其它敬老院参加活动,在六月份,我们协会给俩孩子筹集学费的时候,曹院长个人捐了1000块钱。
今天和曹院长聊天,她坦言现在压力巨大,政策上的利好飘荡在高处,空有夕阳产业的信号,但是靴子难落地。现在金海老年公寓的床位,政府按每月每床100元的标准补贴,然而去年的补贴到现在还没有到位。
现在这里一共90多个老人,每个床位收费1000元起,根据自理能力,需要额外护理多收的钱直接给护工,护工的工资5000多一个月,基本算下来,还是入不敷出。
金海老年公寓的地理位置挺不错,正好坐落于车管所斜对面,偌大的院子,如果全部改建它用出租,曹姐可以很却轻松的做一个富婆。曹姐说有时候也想过放弃,可是看着院子里众多的耄耋老人,她对老人们有难以割舍的爱与责任,这个老年公寓,这份责任,曹院长已经坚守了12年。眼下,公寓里面一半以上的老人都不能自理,而护工等相关人员开支却不断走高,曹姐现在是用院子里另一排的库房出租来贴补老年公寓的亏空。
没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煽情,却有朴实无华的数年坚守。我很遗憾没有来得及问曹姐如此坚守责任,不忘初心的原因何在。我想,十数年如一日的曹姐与擦玻璃的果果之间,有着一条若隐若现的丝线将两者串联。
以前去老年公寓习惯抢包饺子的活,后来受到青蛙的影响,喜欢找老人聊天,青蛙总说每一个老人背后都是很多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条色彩斑斓的丝线,从时代中蜿蜒而过,将这些丝线密密麻麻的交织在一起,就是我们这个城市,这个民族的历史经纬。我以前对这个说法将信将疑,直到遇到了110房间的老奶奶。
我看见老奶奶的时候,她正在做鞋垫,她房间里的缝纫机是一件古董,相伴她走过了半生。老奶奶爽朗,爱笑,风趣,和我对脾气,一张嘴就吓人一跳:闺女,没有我大妈,我早就变成狼粪了。
老奶奶1934年生于山西,她出生的时候。她的妈妈嫌她是个女孩,说了一句赔钱货,就让人把她放在大门口去喂狼,她的大妈看不下去了,就把她爹找来说,有扔剩菜剩饭的没有扔儿扔女的,把娃抱回来拉大,他爹把她抱回家,她妈妈坚决不给她喂奶,她爹找的她姨娘奶了一年多,又抱回来,她妈妈还是不要她,她大嫂拉扯她……
12岁举家为躲避山西国共内战,投靠亲戚搬迁至呼市。那时呼和浩特叫归绥,在董其武将军治下,属于晋绥军大后方,倒也避免遭受战火涂炭。她在这里嫁人成家,先后生育六个子女,老伴已经过世,于是搬到了老年公寓。她在这里住一个单间,一个月1800,政府每个月给她补贴580元,她自己有一处楼房,租出去,租金和补贴用来给这交费。
她和我诉说,没有得到过妈妈的爱,也没有得到过婆婆的爱,老头子是个水暖工,活着的时候也经常打她。前几年老头子没了,她一个人没有了暴力的阴影威胁,倒也活得洒脱自在。看见我穿的旗袍,问我的旗袍多少钱,她说她自己会做旗袍,她给我讲她年轻时候给部队被服厂做营生,先是国民党部队做帽子,钉国民党徽。九一九后解放军接管了被服厂,又把上面的国民党帽徽一一扣掉——一钉一扣,历史乃现。
后来就是抗美援朝,她帮解放军纳鞋底,现在还记得一双鞋底子给一块钱和半斤麻。她当时是干活能手,还被相关领导表扬……不等善谈的老太太话语告一段落,果果和二蛋进来看这位奶奶,屋子里多了孩子一下子多了很多喧闹与生机,奶奶取出来好吃的饼干和糖果给俩孩子,奶奶剥开一块糖递给我,我很自然的往我的嘴里放,放到一半看见果果在盯着我的糖,我立即将糖块划唇而过,递到果果近前,果果俩手拿着饼干,小脸一仰,直接把张开的嘴巴凑上来,没有丝毫羞赧与见外,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小摸样逗得一屋子人哈哈大笑。
老奶奶聊得兴起,收拾整齐立整,换了一件裙子和我照相,咔嚓一声中,留下了相隔数个时代的人物聚合,老奶奶的背后,应该有很多故事,看着照片,不禁想起一篇文章《最后的贵族》——真正的贵族不是住别墅,开豪车,对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而是这种点滴间对人的尊重,以及精神上的荣誉感。
护工也过来和我们一起合影,她和护工开玩笑说,你都没穿旗袍,我不愿意和你照相。这里的护工,都很友好,也很辛苦,她没有开通微信,也没时间上微信,等我下次过去把照片打印出来给奶奶们和护工送去。
第二位老奶奶是1914年出生的,我每次来这都要去看看她,奶奶拉着我手说,你今天戴的草帽子,穿的旗袍,凉快啊,我还穿的棉袄棉裤。她问我吃桃子吗,我逗她,趴在耳朵边说我咬不动(老奶奶有些耳背),她哈哈笑着说,我还咬得动,你咋会咬不动。
同来的永泰地产,作为爱心企业,给老人送来了牛奶等慰问品,老奶奶看见来人放下箱子,便指着箱子问我,这个箱子里面是啥,我说牛奶,给您送的,她说这一箱子都是给咱们的,我说是的,她说你打开我看看里面装的到底是啥,我给她打开她看过后又让我把箱子盖好。
这位百岁高龄的老奶奶住的是双人间,一进来我看见老奶奶里面的床铺是空的,我心里一惊,这时候我问,这个奶奶去哪里了,百岁老奶告诉我,病了,去医院了,我长出一口气……
我做了十一年义工,途中会有我们接触过的老人去世,幸好这个90多岁的奶奶只是发烧。过了一会,去医院的老奶奶在孙女和外孙女的陪护下回来了,我和护工以及奶奶的家属一起帮忙把老奶奶安顿好,这位奶奶常年卧床,老年痴呆,但是坐在轮椅上的她,一进门看见我在,就冲我笑了笑。
她和百岁老奶奶住一个房间,每次活动都会有很多人来看百岁老奶奶,围着照相。我每次都会陪陪这位瘫痪在床的奶奶,把她耷拉在床下的一条腿帮她放在床上,还是第一次见到她的家属,我和她的外孙女聊起来,原来老奶奶的一儿一女都已经过世,家里面不能保证24小时有人陪护她,所以送来这里。这样的奶奶需要护工24小时照顾。
聊到我们协会托管的果果和二蛋,这位外孙女去她们的车上提来一箱牛奶送给俩孩子。
曹院长,果果,老人,老人的家属,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因为爱的缘分而相聚,让我看到了爱的努力,爱的责任,爱的干净。而爱,又在这种相聚间彼此流转,让我看见了爱的循环。
在爱中熏陶,在爱中成长,以善为媒,实现爱的循环。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果果,希望能如同曹姐和旗袍老太太那样,干净地活着,优雅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不会为了一些眼前的现实利益,去背信弃义,去不择手段;也不会为了一些虚妄的幻象迷惑,去迷失自我,去闭塞内心。基于这样一种意义上来讲,相信爱,付出爱,传播爱,是一条通往精神贵族之路。
精神的贵族不一定富有,富有之人不一定是贵族,因为这种贵族精神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
图为马士博小朋友为老人写的福字和寿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