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南洋

彩荣随笔:出走,南洋,上岸

我,是一株野生的小草,从田间沟壑走来,带着泥土的味道,迎着风雨怒放。

11岁辍学,在家种了5年地,看到母亲和为人妻的姐姐在地里日复一日,我不想过那种一眼见到死的生活,把一辈子的时光,都交给那片贫瘠干旱的土地,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迸发出昂扬的斗志。

打了5年工,1997年,我开了一家饭店,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做老板,生意无大小,翻身最重要。

物质温饱解决后,对知识的渴望急剧攀升,1998年我开了一间书屋。这间小小的书屋陪了我7年,这间斗室见证了,我和远方的男孩,从笔友到恋人,从夫妻到创业搭档。书屋给我的滋养,改变了我的气质,用下面这句话来形容比较合适,泥土之根虽犹在,饱读诗书气自华,浸润间,蜕变为一个能写文章的女子。

2005年来到呼和浩特,走进了互连网,做了十年的地方网站。这十年,公益事业与互联网并举,网站为千千万万生活在呼市的人提供了帮助,公益让失学儿童、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群体感受到温暖和实实在在的帮助。

最近几年有机会也舍的花钱走出国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出国不仅仅是玩,离开熟悉的环境,可以让人腾空大脑,装进去一些这世界上原本就存在而对于自己来说是新鲜的从未见过的东西,国外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有些糟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有些美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美好,多出去走走可以更加立体地认识这个世界,没有绝对正确的意识形态。

有些地方适合简单直接的人,因为那样会更加让人放松、自在,敢于挑战自己,成长自己,回归自然,但是这样的地方,通常比中国经济落后,包含科技、互联网、支付方面的发展都远远落后于中国,但是艺术气息相对浓厚,他们不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在他们眼里,保护好生态更重要,开心也重要,享受当下的一切最重要。

你非要问,中国好,还是外国好,这没有答案,外国和外国也不一样,一个城市和另一个城市都不一样,何况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各有各的好,人有自由迁徙的权力,不同的人群和种族都会喜欢生活在让自己舒服放松的环境里,心态好,在哪都是诗和远方,去了他国的人,也不等于不爱自己的国家,不陪父母过年的孩子也不等于不孝顺。

当我每天都往返于超市、菜市场、学校、厨房、补课班之间的时候,我觉得要窒息了,我经常望着天空发呆,渴望飞到天上,当我一个月内多次凌晨四点起来去机场赶飞机,真正在天上飞了,心情是雀跃的,飞机穿过云层我在万米高空中看云朵上面的蓝天,看蓝天下的大海,看大海上的云层时,觉得自己如小鸟一样快乐,只是,再美的风景,看得多了,也就腻了,那个时候,盼着飞机快快到达目的地,好好地睡一觉,当听到飞机触地的声音,呼出一口气,终于落地了,这种感觉真好!

再说说大海,对于我这个生活在北方的人来说,对大海的欢喜,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条鱼,畅游在大海里,当我去了千岛之国,终于有机会可以和大海亲密接触,不是坐在船上看海,是跳下去,是潜下去,是喝过咸咸的海水,我不会游泳,只能浮潜,当然羡慕那些深潜的人,更羡慕那些自由潜的人,泡在海里的感觉已经足够美妙,很多亲身感受到的美好,是用文字形容不出来的,真正的美好,总是留存在内心深处,用来滋养平素日子里的枯燥,但是,大海再美,玩够了,总要上岸。

现在,我再也不羡慕那些整天飞来飞去的人,经常赶飞机的人,作息没有办法规律,我也不羡慕那些可以自由潜的人,也不羡慕那些混币圈的兄弟了,因为他们要时刻盯着数据,会因此放弃一些和另一半造小人的时间,没有一种能力不是经过反复训练才变得越来越专业,任何领域,都有门槛,很多看上去很美好的事情,你去体验是一种感觉,你去深度了解或者从事经营又是另外一种感觉。

人的生命有限,总要问清楚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

我从沟壑田间到塞北草原,到宝岛台湾,再到南洋诸岛,从村落起点,到国际视野,这颗不甘寂寞的小草,一直走在奋斗的路上,一直坚持写作,我总结自己这半生,奋斗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文字,成就了我的爱情和婚姻,我用文字影响了很多的人,文字的力量,改变了我的人生,文字的力量,也在改变着世界。

我,生如草芥,昂首骄阳,一枚中年女子,不倾城,不倾国,只想倾我所有,落地,上岸,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Hi, I’m Cairong Guo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