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日常

小人物的故事 大历史的炮灰-台湾归来言1949

2016年2月16日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出发,北京转机,一路上跨过山,越过海,飞过云层,穿过气流,于17日到达台北桃园机场,开始了十天的台湾之旅。

这次旅行,全程由先生策划,我与两个儿子跟随,我负责拍照,晚上回到酒店整理,简单的图配文,发朋友圈,以备先生日后写作时,有个脉络,做个参考。

去台湾,我最大的愿望是去新竹看三毛故居,个人从情感上喜欢三毛多一些,从文字而言,更偏爱龙应台、章诒和、亦舒和毕淑敏。从台湾离开,带了很多章诒和和龙应台写就的文字回来。至于为什么要从台湾才能带回来,原因你懂得。

回来已是27日,之后紧接着忙于孩子们的开学事宜,然后,终于有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沏一壶茶,独坐窗前,让初春的日光,伴随着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沐浴着自己。

大江大海这本书看不快,其一:竖版兼之繁体字;其二:惊心动魄,斑斑泪痕。人吃人,活埋人,地狱船,国共内战,娃娃兵,她笔下的多是大历史碾压下的小人物,所有的颠沛流离,最后都由大江走向大海;所有的生离死别,都发生在某一个车站,码头,上了船,就是一生……其三:这是二十世纪,人类史上惨痛悲怆的大苦难,跨民族,无疆界,不管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胜者惨胜,败者惨败,只剩下无数小人物,被时代践踏,侮辱、伤害、牺牲,成为大历史下的炮灰。

看的页数多了,回忆台湾陪先生见过的那些老兵遗民,先生事先制订了一个拜会名单,来了之后,才发现他想拜会的老人,已是往生者有之,身处弥留者有之,耳不能闻唇不能语亦有之。我想起以前看到过麦克阿瑟的一句话“老兵没死,只是凋零”。

举头遥望窗外,感觉外面的风景都是湿润的;读到难过处,就去同学群里聊一会,放松一下,消化这沉甸甸地过去——那些无法为我们历史书客观留笔的老兵和遗民。

原计划这本书我看过后送给家翁,可是先生说,再托人买一本送给父亲好了,这一本先生也要看,而他之后大儿子亦在等待……于是,只能托台湾新竹三毛故居认识的徐小姐帮我买一本寄过来。

2016年3月5日,5天时间,终于一字不落,读完大江大海1949,以上文字,是为简单记录和追忆。郭彩荣,搁笔。

Hi, I’m Cairong Guo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